聊诚评|安全防线,重在守好“最后一米”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安全生产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具体细节构成的系统工程。每一起事故背后,都藏着未被重视的预警、未被落实的责任和未被执行的制度。
事故复盘要“见血”,不能只“见泪”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而是需要解剖麻雀式的深度复盘。“熟悉的悲剧”提醒我们:如果事故教训只停留在“震撼—遗忘—再震撼”的循环中,安全防线就永远筑不起来。真正的以案为鉴,需要建立“事故档案—整改清单—回头看”的闭环机制。就像民航业坚持的“每个小差错都要深挖根源”那样,把别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预案。当每起事故都能催生一批实实在在的防范措施时,“后车之鉴”才算真正落地。
责任链条要“带电”,不能成“稻草人”
“在其位,谋其政”,在安全生产中体现为清晰的责任边界和严肃的问责机制。现实中,一些企业的安全责任状签了一摞,但岗位职责依然模糊;一些部门的检查记录写满本子,但隐患整改始终“正在推进”。这种责任空转现象,让安全制度成了不咬人的“稻草人”。煤矿推行“矿长与工人同下同上”制度后,管理层对井下风险的感知度显著提升;工业园区实行“隐患整改销号制”,每个问题必须经责任人、监管人、验收人三方签字才能闭环。这些实践揭示一个道理:责任不是分摊的“大锅饭”,而是具体的“军令状”。只有当每个岗位都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不好会怎样”,责任才能真正扛起来。
安全执行要“较真”,不能搞“花架子”
“喊破嗓子”的安全宣教如果脱离实际,就会变成“正确的废话”。一些企业安全培训考核满分率很高,但现场抽查时,过半工人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一些单位应急演练方案厚达数十页,实际演练却变成“摆拍走过场”。这种“说做两张皮”现象,正是许多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的温床。真正的安全执行力体现在细节处:建筑工地要求每个进场工人必须亲手系好安全带才算培训合格;化工企业规定操作员必须“手指口述”确认每个阀门状态;运输公司给每辆货车安装行为监测系统,对疲劳驾驶实时预警。这些看似笨办法的背后,是对“所有事故都是可预防的”这一理念的坚守。
安全生产没有“特效药”,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从深度汲取事故教训,到压实每个环节的责任,再到把制度转化为本能反应,本质上都是在解决“最后一米”的落实问题。古人云“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今天的安全生产,依然需要这种如履薄冰的敬畏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唯有如此,安全防线才能真正成为发展的基石,而非事故的见证。(文/李月晖)
- 聊诚评|筑牢山东安全基石 护航经济稳健前行2025-05-20
- 聊诚评|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2024-02-06
- 聊诚评|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 筑牢安全防线2023-06-29
- 聊诚评|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铸就齐鲁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