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典护民生暖人心 法润万家筑和谐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民生无小事,法典护万家。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以7编1260条的严谨体系,将“高空抛物责任划分”“个人信息保护”“离婚冷静期”等民生热点纳入法治轨道。因此,普法工作要紧扣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切身需求,方能让法律条文从纸面跃入人心,成为守护美好生活的坚实屏障。
以“需”为纲,普法内容直击痛点。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回应群众关切。法律条文对于群众太过晦涩难懂,法院将庭审“搬”到村里,让村民真正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以及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城市居民对隐私权保护诉求强烈,当以“AI换脸侵权”“大数据杀熟”等典型案例为切口,解读人格权编中肖像权、隐私权的司法救济路径。
以“新”为要,普法形式突破圈层。普法需突破“单向灌输”的窠臼,构建“场景化+沉浸式”传播矩阵。创新宣传形式,自编自演小短剧更容易引发共鸣,打破“说教”壁垒,实现“共情”传播;还提供定制化法律条文解释,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从而打破圈层,实现全民普法。
以“实”为本,普法成效落地生根。普法成效的终极检验标准,在于能否转化为群众依法维权的行动自觉。基层法院通过普法宣传指导村民运用民法典解决实际纠纷,总工会将民法典纳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培训课程,青少年学会对“校园暴力”说“不”等等。普法工作要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融合,实现法入人心、行有遵循。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从“高空抛物全楼担责”到“居住权登记保障养老”,民法典的每一次条款落地,都在重塑社会生活的法治底色。当普法工作者以“群众视角”校准宣讲坐标,以“需求导向”创新传播方式,以“实效标准”检验工作成果,民法典必将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护身利器,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磅礴的民心伟力。(文/杨丽丽)
- 聊诚评|“典”亮美好生活 让“人民至上”的春风化雨 润化人心2024-05-15
- 聊诚评|相伴民法典,创美好生活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