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菏泽牡丹真“国色”,“天香”阵阵动“客情”

2025-04-18 17:05:0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春意正浓,牡丹倾城。4月15日,山东菏泽市各大牡丹园内,牡丹花迎来盛放,来自全国各地赏花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花海、人海,无比壮观。(据人民网济南4月16日)

  赏牡丹,人们欣赏的是花色,观看的是花姿,嗅闻的是花香,沐浴的是牡丹文化,助力的是“花事经济”,点燃的是乡村振兴,赋能的是高质量发展。在菏泽牡丹的“国色”中,阵阵“天香”阵阵飘来,动人魂魄,令人倾心倾情,心旷神怡。

 菏泽牡丹真“国色”,阵阵“天香”飘来“美”风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菏泽享有“中国牡丹之都”的盛名,自古便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菏泽牡丹以花大、型美、色艳著称于世,目前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个品种。菏泽牡丹摇曳着“美”的色,飘溢着“美”的香,袒露着“美”的姿,彰显着“美”的态,此种风情倾国倾城,诚非一般的花可比,一直被历朝历代的国人所推崇,被誉为“国色天香”。菏泽的牡丹栽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菏泽牡丹一直作为国粹名花,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闪现着靓丽的足迹。比如,隋代著名花师曹州的齐鲁桓就曾经为隋炀帝培育出了高过楼台的牡丹花,轰动宫廷。又如,“牡丹四月游曹州”的传统习俗的形成。

  菏泽牡丹真“国色”,阵阵“天香”飘来“甜”味道。如今的菏泽牡丹,不光装点着菏泽人民的生活,还是菏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给菏泽人带来了甜美的好生活。如今的牡丹已经不是香远亦馨的一朵花,而是菏泽的一个大产业。菏泽生产的11大类260余种牡丹深加工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或者地区。催花牡丹、芍药鲜切花也在海内外市场十分受欢迎。牡丹产业创造出大量的经济社会效益,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富裕了当地人的腰包,让当地的乡村振兴别具“花”样,让菏泽的高质量发展澎湃着无限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牡丹是菏泽的名片,也是山东的名片,还是中国的名片。牡丹已经实现了商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牡丹产业、牡丹文化、牡丹经济添彩着中国。

  菏泽牡丹真“国色”,阵阵“天香”飘来“雅”韵致。当前,为期一个月的牡丹节会正在举办。游人们有的在打卡拍照,有的支起画架,为牡丹作画,有的为牡丹写诗做赋,一如千年以来,文人墨客所做的那样。还有的簪了大朵秾艳的牡丹花在头上,还有的不但簪花满头,还穿着华美的汉服,穿越在牡丹花丛中,试与国色比美艳。人们除了在牡丹花丛中感受着风雅的意趣外,还把对牡丹的这种喜爱之情迁移到各类牡丹文创产品上。为了满足游客们的这一需求,菏泽牡丹花形饽饽、手绘团扇、牡丹手工皂等文创伴手礼以及菏泽牡丹冰箱贴、巨野工笔牡丹画和牡丹瓷等以牡丹形象为依托,传递深厚牡丹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应运而生,使得牡丹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和提升。这些产品的设计凸显了牡丹风雅无双的韵致,品种涵盖了生活用品、饰品、文具、服饰、家居装饰等多个领域,充分满足着人们对牡丹之美的需求。

  现在正是赏牡丹的盛季。菏泽牡丹,国色天香。愿更多的人去菏泽一睹牡丹的倾世美颜,愿更多牡丹之美能装点人们的生活。好客菏泽,欢迎天下客!在菏泽牡丹下,与君共乐共享盛世美景,我们不醉不归!(文/朱腾华)

责任编辑:崔永霞
新闻关键词:赏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