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春灌“及时水”,润泽“丰收田”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下正值春耕备耕农业生产关键期,为确保每一片农田都能得到及时、充足的灌溉,各地纷纷提前行动,加强水利设施维护与检修,科学规划灌溉时间与水量分配。从强化协同机制到数字赋能精准调度,一系列务实举措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为春灌用水畅通保驾护航。
提前部署,保障春灌用水畅通。强化协同机制,加强水利设施维护与检修,畅通渠道,确保灌溉系统畅通无阻。提前开闸蓄水、备足水源,保障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密切关注气象预报与土壤墒情,科学规划灌溉时间与水量分配,及早制定合理可行的春灌用水计划及调配方案,合理分配水量,优先引蓄至灌区下游渠道,有效缓解春灌高峰期用水压力。临清市魏湾镇网格员联合水利部门,对辖区泵站、水渠、灌溉管道展开“拉网式排查”,及时上报渗漏、堵塞问题;唐园镇利用机械清除沟渠内淤泥杂物,提前准备开闸提水,大幅提升沟渠的引水灌溉能力,冬小麦喝足“返青水”。
水价改革,激活节水内生动力。多措并举促进农业节水增效,综合运用水价、用水权、财政补贴、节水奖励等举措,促进粮食作物灌区降本增产增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实施差别化的水价政策,科学调整作物用水定额,明确亩均水权量,将农业灌溉初始水权根据耕地面积分配至镇、村或用水服务公司,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聊城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农业亩均用水量较改革前下降约13%,农业亩均用水量较改革前下降约13%,亩均用水成本下降约30%。
数字赋能,精准调度每一滴水。持续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利用需水预测模型、配水调度模型、水动力仿真模型等,精准分析旱情及农作物需水情况,对供水过程模拟预演,帮助生成最优配水方案。农民可以依据土壤湿度、作物生长周期等实时数据,科学制定灌溉计划,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灌溉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与精准控制。如:位山灌区持续完善感知网,建成包括卫星遥感、2000余处监测站点、1100余处高清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天空地水工”感知体系,利用需水预测模型,结合灌区观测数据分析预测灌域内主要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等,定期发布需水预测报告,为供水计划制订、配水精准调度提供科学支撑。
一泓春水润沃野,万里田畴起宏图。春灌不仅是季节的轮回,更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如今的齐鲁大地,节水灌溉的智慧在麦浪间流淌,绿色发展的理念随渠水奔涌,既浇灌出“吨粮田”的丰收底气,也铺展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春水过处,是麦苗拔节的声响,更是现代农业破浪前行的铿锵足音。(文/王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