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把握体重管理“小切口”,推动疾病防控“大工程”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肥胖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在中国,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尤为突出:国家卫健委预测,若不采取有效干预,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突破70%。在此背景下,山东省率先响应国家政策,通过三甲医院开设多学科协作的体重管理门诊,不仅为肥胖防治提供了创新模式,更从国家发展、国民健康、社会稳定三个维度构建起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这一实践深刻诠释了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路径,展现出科学治理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
把握体重管理“小切口”,以健康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实施的"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将肥胖防控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机构率先建立的体重管理门诊,通过整合内分泌科、胃肠外科、营养科、心理科等科室资源,构建起“筛查-评估-干预-随访”全流程管理体系,这些门诊实现了从单一治疗向系统化健康管理的转型。这种创新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研究显示,肥胖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7.3%,而科学体重管理可使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58%。这种健康投入产出比,正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在技术应用层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引入人工智能运动装备、物联网监测设备,构建起“测评导练”闭环系统。这种“体医融合”的创新,不仅推动医疗技术升级,更培育出健康管理新业态,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把握体重管理“小切口”,破解代谢困局重塑健康人生。
肥胖其危害远超形体焦虑。山东省疾控数据显示,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16年间从13.7%攀升至25.2%,直接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激增。体重管理门诊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了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团队为BMI35.26的肥胖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13天成功减重30kg,逆转心肺功能衰竭风险。这种医学干预的精准性体现在:内分泌科调控代谢平衡、营养科设计膳食方案、心理科疏导情绪压力、中医科调理体质偏颇,形成全方位健康重塑。这些改变不仅是个体健康的转折点,更是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微观映照。
把握体重管理“小切口”,构建健康公平的治理新局面。
肥胖问题的社会性特征日益凸显。山东省中医院接诊案例显示,超重人群普遍存在职场歧视、婚恋受阻等社会适应难题,部分患者甚至因体型过大无法进行CT检查,陷入深度心理危机。体重管理门诊通过"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正在重塑健康公平的社会基础。基层医疗网络的延伸拓展了服务可及性。济南文化东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开设减重门诊,配合"微信群打卡""社区健康课堂"等创新形式,使体重管理突破地域与经济壁垒。这种"医院-社区-家庭"三级防控体系,让健康资源真正下沉至民生末梢。在社会成本控制方面,青岛隐珠街道等基层门诊的"中西医结合减重"模式,则用更经济的方案满足多元化需求。这些实践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错配,促进社会健康服务的普惠共享。
山东医疗机构的实践证明:体重管理不仅是医学命题,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缩影。当多学科协作打破专业壁垒,当科技创新赋能健康管理,当基层网络织就防护之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肥胖防治的山东方案,更是一个健康中国的生动样板。(文/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