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植”此青绿共赴春约,文明接力书写未来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春回大地,万物萌新。植树节,既是对“天人合一”东方智慧的传承,更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代实践。
植树节让千年农耕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从《周礼》“树之林以为阻固”的生态屏障理念,到孙中山“大规模造林”的近代倡议,中国人始终将植树视为生存智慧与文化密码。如今,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光伏板下的梭梭树正构建新能源与治沙融合的“立体绿洲”;在浙江安吉,“竹林碳汇”交易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富民资本。这些创新实践,让传统农耕文明的生态基因与当代科技产生奇妙共振。
植树节将个体微光聚合成改变地球的星河。当“手机种树”APP用户突破8亿,当社区“阳台菜园计划”覆盖3000万家庭,全民参与的绿色革命已悄然展开。小学生通过VR技术“云认养”雨林树木,青年志愿者用无人机监测城市绿化覆盖率,退休教师组建“银发护林队”守护古树名木。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书写者,每份行动都在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图谱。
植树节用生命对话培育可持续发展观。北京中小学将“树木身份证”纳入自然课程,让年轮成为解读气候变迁的教科书;深圳建立“树木银行”,迁移树木时同步移植二维码档案,使每棵树都成为流动的生态博物馆。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孩童懂得“种下的是树苗,培育的是对万物的敬畏”,让全社会理解“生态账户”需要代际储蓄的深刻内涵。
在这个智能与生态交织的时代,植树节已不是简单的培土浇灌。它是文明传承的纽带,是科技赋能的试验场,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宣言。让我们以植树节为起点,用智慧浇灌希望,以行动守护未来,共同绘制生机盎然的生态文明长卷。(文/李可鑫)
- 聊诚评|共“树”未来 筑梦青山2025-03-11
- 聊诚评|植树节:播种绿色希望,共绘生态新画卷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