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以新质生产力之笔,绘就 “好房子” 新画卷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好房子”,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最切实的民生诉求。从现实意义来看,历经多年住房建设发展,我国住房从解决 “有无” 迈向追求品质阶段。当下老百姓眼中的 “好房子” 涵盖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多元维度,既包含对新建住房高标准的期待,也囊括对老旧房屋改造升级的迫切渴望。而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为 “好房子” 的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
科技创新,筑牢 “好房子” 根基
科技创新是实现 “好房子” 建设目标的核心驱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带领团队开发出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0.12毫米超薄玻璃、8.5代TFT - LCD浮法玻璃基板等,为建筑材料革新提供了可能。智慧混凝土、智能石膏板、发电玻璃等 “好材料”,能有效提升房屋的安全性、舒适性与绿色节能水平。如发电玻璃应用于住宅外墙面,既能发电又能保温节能,一举两得。
在建造方式上,也不断涌现出新工艺。像北京市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项目,采用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与预制构件结合的建筑体系,如同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整栋建筑被科学规划为55个混凝土模块,90%以上的建筑工序在工厂内完成,再运到现场吊装、组建成完整建筑楼房。相比传统建造模式,这种方式减少固废排放75%,缩短工期,节省现场用工量,充分展现了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果。
产业升级,赋能 “好房子” 建设
产业升级为 “好房子” 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一方面,传统建筑产业不断革新,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与建筑质量。例如,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的协同作业,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整体效率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与建筑行业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业态和模式。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让 “好房子” 实现全屋智能,灯光可自动感应,窗帘能语音控制,温度湿度可智能调节,居住者健康可实时监测,为居民带来便捷高效的居住体验。
同时,产业升级带动了产业工人的转型。全国人大代表邹彬提出,要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好房子”,既需要产业工人掌握新型的工具、工艺,也需要其在实践过程中用小创新、小创造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产业和个人相互促进,“好房子” 的发展推动建筑产业升级,也催促产业工人加快个人转型。
协同共进,开启 “好房子” 新篇
“好房子” 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各界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在住房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大对住房建设领域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监管机制,确保住房建设质量;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研发投入,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打造更多高品质住房项目;科研机构要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为 “好房子” 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监督,共同营造良好的住房建设环境。
以新质生产力之笔,饱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墨汁,定能在城市发展的画卷上,绘就 “好房子” 的绚丽篇章,让人民群众早日住上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好房子”,提升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与归属感。(文/宋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