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龙抬头、春雷动:以东方气韵擘画希望新图景

2025-02-27 16:55:3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春风解冻,草木蔓发。当蛰伏一冬的龙角初现于东方地平线,二月二“龙抬头”携着春雷与细雨翩然而至。这一日,民间有剃龙头、吃龙食、祭土地、踏青祈福等习俗,既是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亦是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今,这一传统节日早已超越时序更迭的符号意义,化作一股唤醒生机的精神力量。在这万物竞发的季节里,我们当以龙腾之势破土而出,于自然中汲取智慧,于传承中凝聚信念,于奋进中擘画未来,让春的希望浸润每一寸山河。

  于自然,循四时之道,传承“二月二日新雨晴”的生生不息。农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春耕的号角自此吹响。天地不言,却以四时为序,教人敬畏自然、顺势而为。今日之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到“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皆是新时代对“天人合一”智慧的回应。党员干部当如春雨润物,以“绣花功夫”守护生态底色,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生生不息的沃土。

  于家业,秉勤勉之志,续写“一犁新雨破春耕”的奋斗诗行。“龙抬头”是耕耘的起点,亦是希望的播种。古时农家于此日“引龙伏虫”,祈愿风调雨顺;今人则以“剃龙头”寓意辞旧迎新,昂扬精神。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正如一粒种子破土需凝聚全株之力,家业的兴旺亦需代代勤勉、久久为功。那些扎根乡野的“新农人”,用无人机播撒良种,以电商架起致富桥;那些坚守岗位的工匠,于精密仪器间雕琢“中国精度”。党员干部当以“耕牛精神”躬身力行,既要有“手把青秧插满田”的踏实,更需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让千万家庭的奋斗涓流汇成民族复兴的浩荡江河。

  于国运,扬腾跃之姿,谱写“直上青云啸九天”的时代华章。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象征着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从古时“驾苍龙以御天”的浪漫想象,到今日“蛟龙”深潜、“天问”探火的科技壮举,龙的传人始终以昂扬之姿逐梦苍穹。文化自信是更深沉的力量,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一带一路”的纽带联通四海,冬奥赛场上“中国龙”矫健的身姿惊艳世界……这一切,无不是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党员干部当如巨龙抬头,以“风雨无阻向前进”的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激活文化基因,筑牢创新之基,让东方巨龙在新时代的云端腾跃得更高更远。

  春雷惊蛰,万物昭苏。二月二的鼓点,是大地苏醒的序曲,更是奋进新征程的号角。从“家家扶得醉人归”的田园牧歌,到“稻菽千重浪”的科技丰景;从“潜龙在渊”的积淀,到“飞龙在天”的辉煌,中华文明始终在传承与创新中生生不息。让我们以龙马精神砥砺前行,擘画一幅“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盛世图景,让每个梦想都在春风里抽穗,每份希望都在阳光下拔节!(文/李敬)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