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山东:乘新能源东风,破局高质量发展

2025-02-20 15:43:5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当下,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凭借自身优势,在新能源发展的赛道上努力探索破局之路,力求在这场能源变革中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成果初绽:新能源发展的山东答卷

  近年来,山东新能源领域成绩显著。截至2024年10月下旬,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达10642.6万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跃升为全省第一大电源。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46.9%,煤电占46.88%,储能占2.63%,天然气占0.57%,余热余能及其他占3.02% 。

  在能源结构优化上,山东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风能与太阳能产业。沿海地区海风资源丰富,已建成12座海上风电场,风电装机容量达542万千瓦,快速跃居全国第三。其中,国内单体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山东半岛南U项目于2024年10月26日全容量并网,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每年可为社会提供清洁电能约45亿千瓦时。鲁西平原等光照充足区域,也已广泛布局光伏电站,全省光伏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

  山东新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推动着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在储能技术方面,研发出的新型储能电池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难题,为能源稳定供应提供保障;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众多企业精进技术与工艺,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助力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优势赋能:多维度构建发展基石

  山东发展新能源具备全方位优势。体制政策上,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构建了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涵盖土地供应、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并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设立绿色通道,大幅缩短项目落地周期。

  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山东新能源发展的又一优势。省内庞大的工业体系能源需求巨大,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稳定支撑,工业企业通过采用新能源降低能耗成本,实现绿色转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需求日益增长,推动新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山东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使其在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表现出色。在风机制造、光伏组件生产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电池材料研发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在全国也占据一席之地,形成了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

  山东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是新能源发展的智力源泉。它们源源不断地为产业输送专业人才,通过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新能源技术持续革新。

  破局之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多管齐下。产业发展上,强化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制造业优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人才培养与引进上,加大对新能源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出台优厚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新能源人才来鲁创新创业。

  山东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项目,与沿线国家共享新能源技术与发展经验,共同推进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山东新能源产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展望未来,山东新能源产业将持续释放强劲动能,深度融入全球绿色发展格局。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市场空间,山东不仅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的良性循环,还将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与路径。(文/王鹏)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