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小棉袄”出圈,聊城接住“暖心”流量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随着冬日到来,聊城棉服产业迎来了产销旺季,聊城市东昌府区聚集了100多家棉服经销商、160多家棉服加工厂,从业人员8万余人,预计今年将有6000万件棉服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销售额达18亿元。(据大众新闻12月8日)诚可谓是:“小棉袄”出圈,聊城接住“暖心”流量。
抓住商机,摸到“小棉袄”这一法宝。“小棉袄”是聊城棉服产业领头羊利用纺织服装产业优势经过长期摸索积累发现的致富法宝。纺织服装产业是聊城的传统支柱产业,是聊城市十二大产业链之一。在聊城香江市场一期金海西街,聚集着形形色色的棉服销售门店,这也是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地之一。聊城梦虹霓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中山,作为一名老服装人,就是靠着一次偶然的机会闯入聊城棉服产业细分赛道后在这里起家的。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龙头+卫星工厂”发展模式,助力聊城棉服迅速占领市场,为摸到“小棉袄”这一法宝奠定了基础。
用好“三闲”,增加“小棉袄”的含金量。东昌府区侯营镇是聊城“鲁派”棉服产业的重要集聚区。这里走的就是利用农村“三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让农村的闲散妇女、闲散院落以及闲散资金都运用起来,成为“小棉袄”这棵产业大树发展的重要土壤。同时,为了提升“小棉袄”的含金量,进一步开启了品牌化发展之路。目前,侯营镇已经发展出服装加工企业一百多家,“庭院经济”在全镇64个村遍地开花,村村都能听到缝纫机转动的声音,闲散村落被越来越多地利用起来,妇女们成了生产“小棉袄”的主力军。目前,很多代加工厂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充分利用电商渠道,开创自己的市场,并初见成效,“小棉袄”的含金量进一步增加。
搭建平台,助力“小棉袄”飞出聊城。团结就是力量,抱团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为了给纺织服装产业搭建更高的发展平台,为聊城棉服产业铺平高质量发展之路,聊城政府搭台让企业唱“主角”,让聊城“小棉袄”有了更坚实的靠山。无论是成立产业协会,还是直面产业发展难题,并积极出面予以解决,聊城政府部门从人才到资金方面都给了聊城“小棉袄”产业以极大的支持。比如,东昌府区侯营镇整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900余万元,在侯营镇于营村高标准建设于营棉服加工产业园。此外,该镇还制定了《侯营镇棉服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3年)》,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本地企业,促进上下游企业资源整合与集群发展。
远望前路,一片光明。出圈的“小棉袄”将会更加靓丽,而聊城将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文/朱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