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聊诚评|向海图强,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2024-06-11 16:49:5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聊诚评|向海图强,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约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海洋事业发展得怎么样,海洋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民族生存发展,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中华民族是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得“鱼盐之利”,迅速成长为东方大国,《管子·海王》提出“唯官山海为可耳”,《论语》也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记载。从秦汉时期开始,东南沿海居民为抵御海潮入侵,建立了可以和万里长城相媲美的千里海塘,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开发工程之一。唐宋时期,随着指南针技术的成熟和先进造船技术的运用,海运业迎来了辉煌时期,沟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日渐繁华。元朝时期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明朝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航南亚、东非,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中华民族在人类走向海洋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艰辛探索,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风格鲜明的传统海洋文化。

  步入新时代,人类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如何利用好海洋,更好发挥海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审时度势,及时布局我国海洋战略并付诸实施,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基助力。国家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和海洋事业发展,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通盘谋划、整体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奋斗者”号极限深潜,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实现水深3000米的跨越,“蓝鲸1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一批涉海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洋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占国内生产总值7.9%,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经略海洋迈出坚实步伐。

  从国内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依海”特征更加明显。“一带一路”海上合作进入深耕阶段,区域重大战略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等,都赋予了海洋强国建设更为丰富的内涵。随着东部地区快速发展,沿海地区能源、矿产、淡水等资源要素缺口加大,对替代性资源及开源增量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海洋资源供需矛盾和优化开发利用问题亟待破解。人民群众对优质海产品、特色亲海空间、滨海休闲康养等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上升明显,对海洋所承载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广泛和多元。

  山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省份,陆地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毗邻海域15.95万平方公里,有海岛589个、海湾200余处。“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山东自古就与海洋经济有不解之缘,海洋经济发展源远流长。春秋时期,齐国“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被称为“海王之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积极开发建设海洋,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7018.3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6.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7.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5%,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山东要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我们要以务实行动强化海洋保护、海洋利用和海洋治理,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文/尹锐)

责任编辑:吴晓慧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