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守住压岁钱的纯粹,让压岁钱回归本意
编者按: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春节将近,有的长辈却多了一些烦恼。一些地方过年给孩子包红包攀比严重,“价位”涨到最低200元,给农村老年人平添了经济压力和烦恼。压岁钱还没发挥给孩子“压岁”的作用,就先“压”垮了老年人。
压岁钱,又名压“祟”钱。在传统习俗里,长辈要在过年期间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让压岁钱“压住邪祟”,平平安安度过一年。然而,随着压岁钱金额的不断攀升,长辈的压力也在倍增。现实中,有的人认为,给得少说明感情淡;有的人认为,大家都给得多,自己也不能太“寒酸”;还有的人认为,给得越多,才越能压得住“祟”……凡此种种,把祝福物化为红包,把情感等同于金钱,把压岁钱演变成财力象征,都偏离了给压岁钱的本意。
压岁钱的多少,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也与当地的传统相关。此前,一幅“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地图”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岁钱普遍要高一些,基本在1000元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以几百块为主。不过,“地图”上也有一股“清流”:广东省的数字只有50元。广东人“派利是”只讲“意头”,不比金钱。多少随意,心到即可。这样既发挥压岁钱的功能,也守住压岁钱的纯粹。
压岁钱“水涨船高”,根本原因是攀比心理作祟。因为攀比,所以压岁钱越攀越高、红包越比越大。但亲人的情感真的会随着压岁钱的攀升而变得更浓吗?其实未必。亲人之间的情感,蕴藏在日常的嘘寒问暖间,沉淀到经常的相守陪伴里,升华于危急时刻的携手攻坚中,而不在于压岁钱金额的高低和红包的大小。杜绝攀比心理,能够有效防止压岁钱“跑偏”“变味”,是老年人的自我减压,也是给孩子们的一堂家庭教育课。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多地正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群众合理给压岁钱,将“压岁钱不变味”纳入村规民约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而且,尽管身边有攀比之风,也有一些人坚守自己的原则。
让压岁钱回归本意,必须“内外兼修”。一方面,要从外部持续发力。文明办、民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攀比浪费。另一方面,我们的内在也要保持定力。我们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自觉树立勤俭持家的家风家训。如果每个人都能压住攀比心,那就能让压岁钱更纯粹,也让老年人轻松、孩子们高兴。(文/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