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活运河文化,续鲁风古韵

2023-09-01 17:30:0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风起于青蘋之末,火燎原于星星之点。2月23日起,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推出《聊诚评·燎原计划》栏目。栏目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贡献力量。

  千年水道,百年复兴。随着国家重构京杭大运河“全流域”航道重大布局的展开,苏醒的大河被赋予新的使命、寄予新的希望。临清地处运河南北之间,曾挟以地利,在明清两朝鼎盛之极,成为当时全国知名的商埠重镇,作为当时一个重要的运输枢纽,交流甚多,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运河文化。深入挖掘阐释展示大运河文化,把握大运河文化精神特质,对于讲好新时代中华文化故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深刻理解大运河文化的历史维度、地域特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全长近32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运河,其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大运河纵横南北、连贯东西,先后连通了燕赵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楚汉文化、淮扬文化、金陵文化、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等诸多地域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形成了中华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

  准确把握大运河文化的发展形态、价值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要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大运河文化是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融合的“自然景观”,是静态与动态兼具的“活着的、流动的文化遗产”,也是物质要素与非物质文化共构的“文化带”。大运河文化是在流动中、交流中形成的,这是大运河文化的鲜明特质。正是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精彩纷呈、生生不息的大运河文化。

  创新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的理念方法、实践路径。近年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文件先后颁布,大运河文化的保护、挖掘和阐释工作逐步加快。建设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要立足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搭建运河文化研究平台,以大运河文化基因为核心,深入研究阐释好大运河文化,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娱、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带,让大运河文化走进生活、走进日常、走进时代、走向未来,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的光彩。

  “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期待游运河、泡温泉、尝小吃、品阿胶、做好汉、研文学、聊聊城的独特旅游生活,未来这里将成为运河沿线最有情怀的地方!(文/酆婷婷)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运河文化国家理念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