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共促生态文明建设 共绘美丽中国画卷

2023-09-01 17:29:4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风起于青蘋之末,火燎原于星星之点。2月23日起,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推出《聊诚评·燎原计划》栏目。栏目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贡献力量。

  近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度修订,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山东省政府在济南市联合举办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等,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筑牢生态文明法治保护屏障。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立法,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更加健全。如,新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生物安全法等专门法,填补了过去生态环境立法体系中未涉及的空白领域;《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将于2023年8月1日起施行等。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对生态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如,民法典在总则编将绿色原则确立为六大基本原则之一,这意味着整个民事活动要秉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这两项里程碑式的立法举措,为我国的后续立法、修法工作奠定了生态化基调。因此,要以生态环境立法的不断完善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基石,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实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完善督察机制,以更加强大的工作合力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从在线监控到热点网格,从“千里眼计划”到“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正凭借大数据技术走向精细化、智能化。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开发应用,是建设数字政府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一招。大数据作为重要的信息技术,优化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的数据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提升了环境保护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控制了污染的源头,提升了环境保护的价值,进一步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积极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生态资产数据库,推动生态环境价值评估、生态价值补偿和生态产品交易的数字化。用大数据点亮环境保护的“雷达”,运用数字赋能为生态环保架起智能桥梁。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全民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环保部门要努力使宣传工作接地气、通俗化,让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更好为群众所掌握,有效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实现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重要转变。完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亟需社会各界的深度参与,志愿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确保“问题有人接、案件及时办、效果有监督、办结有回应”。“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引导现代化要全民参与进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着眼更美好的生态环境。“青山为证,绿水为凭”,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文/孙传琦)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