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传统文化借“粽”还“回” 千载端午烟火飘香
编者按:风起于青蘋之末,火燎原于星星之点。2月23日起,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推出《聊诚评·燎原计划》栏目。栏目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贡献力量。
又是一年端午节,大江南北粽子飘香。粽子经过千年的演变,已经和各地的特产融合在一起,粽子的制作和味道有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无论身在何处,处在何地,我们都能通过品尝粽子,吃到家乡情,忆起儿时味道。热气腾腾的粽子里,装着亲情、友情、爱情,也装着沉甸甸的家国情。
千言万语,情“粽”爱国。我们通过粽子想念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深深传承着他以身殉国的爱国情怀。这个节日流淌在我们中国人的血脉里,沉淀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我们永远在骨子里承认自己的华夏血统,我们永远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们永远愿意为国家做出最大的牺牲,做出最为无私的奉献,因为祖国母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爱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为瑰丽贵重的瑰宝。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华夏子民,我们永远爱我们的民族,我们永远爱我们的国家。千年以来,屈原之所以被纪念,端午节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根本原因就在于爱国是我们整个传统文化最大的共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传承着爱国情怀。我们热爱岳飞,也是因为他爱国,他“精忠报国”至死不渝;我们痛恨秦桧,世世代代鞭挞他的石象,也是因为他叛国投敌,让爱国将领岳飞屈死风波亭。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祖国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都是最重的牵挂。端午时节,我们再次用粽子投江纪念那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浓浓的家国情再次涌上心头,就这样传统文化一次次借“粽”还“回”。爱国情怀历久弥新,千载端午烟火飘香,幸福的味道在心头弥漫。这盛世,粽子的味道更为鲜美了。细品,每一口都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万民和乐,家家有福!(文/朱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