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思国之“粮”策,端牢中国饭碗

2023-05-16 11:00:5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风起于青蘋之末,火燎原于星星之点。2月23日起,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推出《聊诚评·燎原计划》栏目。栏目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贡献力量。

  小满将至,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若雨水不充足,就会导致麦子灌浆不足,颗粒干瘪,形成减产。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思国之“粮”策,方能端牢中国饭碗。

  “‘土’者,是地之吐生万物者也”,藏粮于地,守住粮食“生命线”。地为粮之本,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最直接的方法,必须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落实土地保护制度,保护耕地面积不受侵占,保证耕地生命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藏粮于技,打开粮食“动力源”。“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盐碱地的综合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种子研发都是在问科技要动力。因此要重视农业科技,不断加强研发、生产优质高产新品种,不断解决技术难题,造好农业“芯片”。

  “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藏粮于民,形成粮食“节约风”。首先藏粮于农民,要保障好农民利益。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提高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就要提高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农村和城镇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差距。其次藏粮于人民,据有关机构估算,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损失,就够1.9亿人吃一年。可见减损也是一种增收。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不仅要牢记于心,更要躬行实践,让节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让每个人成为粮食安全的守护者。(文/葛玉梅)

责任编辑:刘胜男
新闻关键词:粮食安全耕地饭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