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中文之美,美于意,亦美于形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风起于青蘋之末,火燎原于星星之点。2月23日起,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推出《聊诚评·燎原计划》栏目。栏目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贡献力量。
4月20日既是传统节气谷雨,也是联合国中文日。中文之美,美在意蕴、美在文化、美在风骨。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短短十四个字便勾勒出滕王阁宁静致远之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年少高中的恣意之态跃然纸上;“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与友饮酒的氛围凸显的淋漓尽致;“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美人的惆怅静静萦绕……中国沉淀了五千年的悠久意蕴,凝聚在中文的字字句句,读上去便回味无穷。
梅染木兰溪、鸦青划苍天、青梅煮温酒、桥下春波皱……中文描写颜色的词,没有一个字是颜色,但每个中国人看到脑海中都会自动浮现一幅幅画面;兰时槐序、白藏元英、夜半鸡鸣、黄昏人定,中文连时间都美轮美奂,日落星起、四季变迁都值得期待。这是汉字特有的文化氛围,引人沉醉。
中文之美,美于意,亦美于形。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中文亦被称为方块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中国人的风骨便在顶天立地的方块字中体现。欧阳修“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楷体,张旭怀素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的草书,王羲之“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行书。常说字如其人,中文的形体之美体现在书写的每个中国人的风骨中。
传承千年的中文,是我们中国人骄傲自豪的瑰宝,亦是世界文化中灿烂的珍宝,要守正创新,不断扩大中文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认可中文之美!(文/李菲)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