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莫让广告植入割了“韭菜”
编者按:风起于青蘋之末,火燎原于星星之点。2月23日起,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推出《聊诚评·燎原计划》栏目。栏目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贡献力量。
如今,随着“种草”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在消费前通过搜索他人共享的笔记,或通过短视频博主的分享来了解所需产品。然而,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平台为“普通博主”提供“软广”内容,这使得“种草”平台变成了“韭菜”平台。
种草或评价本质上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提供更客观、全面的产品信息,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亲和力。这种基于信任的行为已经成为连接产品和消费者的新方式,它本应成为“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博主瞄准昂贵的推广费用,在笔记内容和视频作品中携带私货,致使消费者很难区分真假,更重要的是,由于一些博主不具备筛选产品功效的专业能力,一些“三无商家”便见缝插针,过分渲染、夸大功效,诱导消费者。凡此种种,不仅污染了互联网生态、降低了平台的用户体验,也给消费者权益留下了隐患。
有人说这是一个广告充斥的时代。的确,从现实生活中的线下橱窗,到购物平台的评论区,再到社交平台的日常分享,无处不在的广告充斥着每一个角落,为企业的商业营销开辟了新的模式。对于种草社区和短视频平台的博主来说,面对品牌方的投资,有多少人能够抵挡住这样的诱惑?问题是,这种变现方式符合规范吗?它是否破坏了互联网的诚信原则?给市场经济带来哪些风险?这些问题值得思考。一些博主在他们的个人介绍中说他们“不读私人信件”和“不接受广告”。事实上,他们熟悉接单、收产品、拍照和发文的流程;有些人打着评价的旗号,在给钱的时候说好话,甚至恶意诽谤竞争产品。他们打着共享优质生活、标榜客观公正的旗号,进行商业营销,损害平台声誉,透支消费者信任。
作为消费者,确实很难区分充斥网络的真实和虚假广告植入,而仅仅依靠博主的自律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监管机构和平台的共同努力来纠正这种偏差,那些处心积虑的广告植入,也应该考虑纳入法律规范管理之中。(文/迟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