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走阻挡“携号转网”的隐性绊脚石
最近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收到通信运营商的“免费大餐”,有的是流量,有的是短信。记者经走访了解到,由于“携号转网”月底将正式实施,为挽留客户,通信运营商也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老客户的“善意”。有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享受“免费大餐”可能会给以后“携号转网”带来麻烦。
怕你走,就给你小恩小惠,这也是人之常情。从歧视老用户到回馈老用户,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携号转网的威力所在,根本上是对消费者有利的。问题是,话得说在前面,如果含含糊糊——只说对消费者有利的,不利的全省去,这不是陷阱是什么?
这样的善意,就是虚情假意。虽然打着感恩和回馈的名义,实则就是为携号转网的推行人为设置障碍。诚然,转网不是无条件的,跟运营商有合约在身,就应当按照约定执行完,这也是契约精神的体现。譬如,有些合约机,消费者到手的价格显著低于市场价,所交换的条件就是保证在网时间和最低消费额度,如果说转就转,对运营商也不公平。因此,对转网不成功,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至于新闻中提到的那位消费者,完全就是蒙在鼓里接受了赠送的流量,对副作用却一无所知。严格来说,已经涉嫌欺诈,如果只是电话沟通,运营商必须明确表明这个大礼包可能对消费者权益造成的损害,让消费者掌握全面的信息,自己去选择。这就跟新闻中经常报道的“老人存款变成买保险”一样,须对产品性质及各种可能的不便提前告知,并留有书面和录音等证据,绝不能玩猫腻。
这种较真儿,绝非小题大做,因为携号转网已经历经九年、两批试点,如今终于迎来了全面落地的时刻,绝不能再打折,甚至被架空。设想一下,如果能够携号转网的只是个例,这个制度还有何意义?
事实上,相比于技术难题,如何打破利益的藩篱才是重点。具体到现实而言,就是要在以下两方面严抓严管:一是让信息更加透明公开。哪些情形暂时无法转网,要及时清晰地告知消费者,而不是任由运营商自己解释,甚至是恐吓;其二,对于那些玩猫腻、钻空子的运营商,必须及时查处、严惩不贷,以确保携号转网能够真正贯彻落实下去。如此,才能让消费者充分享有选择权,让市场竞争充分展开,从而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也让那些愿让利、重服务的运营商不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