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智慧”铺就绿洲长龙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暨站段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在漠翠园景观中,展示了包兰线治沙植被和成果的缩影,园内种植了柠条、白刺、沙冬青等植物。(澎湃新闻 9月14日)
包兰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线路被沙风埋没,通过铁路工人的努力,在铁路两侧开始营造防风固沙工程,铁路两侧巨网版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
在建造之初,包兰线就面临着防风固沙的问题,曾有外国专家断言包兰线一定“存活”不了三十年。然而,在老一辈和现在铁路工人的努力之下,包兰线从建成到运营已经畅通无阻六十多载。
这场胜利开辟了绿色通道。现如今,乘坐行驶在包兰线的列车上,已经感受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那份凄凉与落寞,有的只是“春风吹又生”的那份生机。现如今包兰线旁长出来的许多植株,就像给盘踞在荒漠中的包兰线这条“巨龙”穿上了华丽的外衣,这一抹绿色在大漠的映衬下格外靓丽。
这场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过程一定是艰辛的,道路是靠自己摸索的。一代代“治沙人”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尝试。为保铁路沿线免受风沙侵蚀,形成了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以“一带护一带,五带护铁路”的方式,共同构成了“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这些宝贵经验给铁路防风治沙开辟了一条“捷径”,可以让今后的铁路事业的建立和护理少走弯路。这是一代代铁路工人智慧的结晶。
从昔日的质疑到现如今的称赞,包兰线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六十余载。国际友人在惊讶之余,更是肯定了铁路工人在这条线路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对他们防风治沙的手段感到由衷佩服。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先进单位”证书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情不自禁赞叹:“这是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这些荣誉就是对一代代“治沙人”最好的褒奖。
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功案例,包兰线以胜利者的姿态见证着从荒漠到绿洲的蜕变。“绿洲工程”,包兰线始终走在前列。(文/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