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授人以渔”,提升精准扶贫的“含技量”

2020-09-08 14:2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饶平县长彬村地处粤东边陲山区,是潮州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近年来,在广东省人社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去年底,长彬村相对贫困户和贫困村实现双“脱帽”,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5万元,均比2016年增长4倍。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输血式”扶贫能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但是也容易让贫困群众滋生“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让他们坐等扶贫。然而,“造血式”扶贫能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长远问题,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从被动扶贫转向主动脱贫。显然,要帮助贫困群众斩断“穷根”,就需要“输血”变“造血”,让贫困群众有了后劲,才能够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稳脱贫”。

  项目扶贫惠民生,激发贫困群众斗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贫困群众要摆脱贫困,首先就需要有斗志,能够以主动迎接困难的勇气去面对贫困难题,才能主动地与贫困做斗争。今年受疫情影响,村民陈贤民打工的工厂生产受影响,下岗的他面临返贫的困境。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陈贤民也开始创业养殖狮头鹅。公司不仅为陈贤民提供鹅苗,垫付七成养殖资金和提供养殖技术支持,还承诺保价收购生鹅。通过项目扶贫的方式,不仅仅为贫困群众提供资金、技术,还保价,让贫困群众无后顾之忧地向前冲,才能提升脱贫“战斗力”。

  特色扶贫稳收益,增强贫困群众信心。要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就需要因地制宜、尊重规律,才能够精准地摸准地方的特点,把脉特色,准确地走好特色扶贫之路。2019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广东梅业公司和村集体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依托本村企业广东梅业公司,与农户建立“平等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依托公司发展,推动贫困户发展,打造特色品牌,不仅仅能够让招牌响亮起来,更能够让群众的收益不断增加,让他们对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更足。

  技能扶贫促致富,提升贫困群众干劲。技能培训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技能,才能够让贫困群众更好地拔掉“穷根”,实现“培养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近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坚持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民生工程,组织贫困户学习各种技术,不断提升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贫困群众学会了一门技术,才能够让他们掌握赖以生存的本领,走上工作岗位,自然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更好地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让日子越过越好。

  “造血式”扶贫着力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上下功夫,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是帮助贫困群众就业长远之计。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让贫困群众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文/郝平兴)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