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地评线】鲁网时评:终止“踢皮球”不能等着“向上反应”

2020-04-07 10:4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作者:郭静

  近日,一位贵州省毕节市的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给贵州省省长留言求助,称家里一直是精准扶贫对象,自己是在读研究生。2019年年中,镇上让补报大学的资助款项,经核实网友应该拿到两年的教育资助金,但补报资金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发放,打电话也一直被“踢皮球”,一拖就拖到了今年3月。于是他在网络向省长求助,拖了大半年的资助款,在网友留言两天后终于有了回信。拖欠的助学款在两天后也顺利到手。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能出现精准扶贫对象补报资金发放不了的问题,不知打了多少人的“脸”。而且,反应了半年多的问题,直到“向省长求助”才解决,这样的结局总算让人欣慰,不过对于某些现象也是莫大的讽刺。为什么相关部门会选择“踢皮球”?为什么一到“省长”这里问题解决的就这么快? 

  诚然,党政机关讲求按章办事。既然能选择“踢皮球”,也就有“踢皮球”的理由。这也暴露了一些制度壁垒。在出现分歧时,各部门之间不是变通的相互合作,而是固守自己的“规矩”让办事群众干着急。制度有“冲突”是一方面,工作人员的“冷漠”才是最让群众伤心的。此外,在资助款发放流程上,既然有问题,为什么相关领导人没有及时解决,而是坐等问题出现而不自知? 

  其实,这件事之所以受关注,最大的“亮点”是反应时间的长与问题解决之快的鲜明对比。上级领导一过问,问题就“迎刃而解”,而且相当迅速。这样的办事“效率”不得不让人质疑,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办事速度,因人而异,办事结果,因领导而异。在简政放权的今天,在服务型政府面前,这样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如何让群众满意,又如何树立政府形象? 

  逼着办事群众“向上反应”是种作风病,而且是很恶劣的作风病,必须要根治。这既暴露出极少数公职人员不敢担当的作风病,也反映了极少数人两眼向上、看领导干部脸色办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沉珂”。因此,必须强化监督执纪,对这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公职人员从严问责,让他们转变作风,不再看人办事。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