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
作者:王帅
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很长时间以来,围桌共食已成为普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筷子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符号,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许多人都习惯以彼此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筷子,这种场景虽然传递着情谊,但却极大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早在2003年非典暴发期间,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使用公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钟南山院士再次强调使用公筷及家庭卫生消毒的重要性。调查发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感染者是通过聚餐或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人群往往是整个家庭、整个家族或聚集朋友群,共餐、合餐等传统进餐饮食习惯是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重要推手。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这些安全用餐举措不是小事,而是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为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途径,对人民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围桌共食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饮食方式,在平时也隐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幽门螺旋杆菌、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手足口病等,都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交叉感染。研究表明,家庭中如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合餐导致的感染率高达42%,而分餐的感染率只有17%。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筷子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筷来箸往,情味浓浓,但在客观上也增加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积极推行公筷、公勺、分餐,相当于对公共健康安全的一次源头治理。以长远目光来看,这不仅是现实的倒逼,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当务之急,要在全民共识的基础上乘胜追击,让科学、规范、卫生的生活方式彻底站稳脚跟。“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全民战疫的过程,也是一次凝聚社会共识、重塑文明习惯的契机。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不会白费,都将擦亮社会文明的底色,守护我们每个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