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是来自内心的善良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地铁上,人不少,座位上坐着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孩子,孩子睡着了。这位妈妈一只手护住孩子,一只手托着孩子的鞋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踢到旁边的人。这个动作一直保持到他们下车。
这一画面传上网之后,网友纷纷点赞,都很认可这个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有网友说,这种修养来自内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内涵之一就是能为他人着想。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幕不太和谐的场面,最近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某地一游泳馆,一位妈妈把5岁的儿子带进了女性更衣室。也许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在公共空间里,能否处理好自己和群体之间的界限和关系,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修养水平的尺子。怎么处理好?原则就是约束自己,善待他人。这个原则不是外在的规范,而是内化于心的素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只要在做什么事之前,多想想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去什么样的效果,再去行动,可能就会收到大不一样的结果。
一位小朋友扔垃圾,在垃圾桶上贴了张纸条,上写: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很多碎玻璃,请你在拿垃圾袋的时候小心不要碰伤了手。
相信保洁人员看到之后,心里会暖暖的,感觉到一份尊重,工作起来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本属“多此一举”,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肆意妄为,最终为社会平添了几分温馨。
反过来看,凡事光想着自己怎么爽就怎么来,不管别人啥感受,那就不好了。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少。生活在其中,谁不想?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8日 13 版)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