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炜:你偷了我的人生,就一笑而过?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冒名顶替综合症”。它说的是,当一个人干好了一件事或者获得某项成就,无论做得多漂亮、受到多少人的赞美,心里总会有惶惶不安的感觉,好像这事不是凭自己的真本事完成的,而是靠运气、欺骗或其他偶然因素才获得成功,从而产生焦虑感、觉得自己是个冒牌货。据说这种心理还挺普遍的,严重到一定程度,人可能会拒绝更大的成功机会,甚至丧失信心、闷闷不乐。
这种心理现象并不算什么病。我甚至觉得,每个人多少有点“冒名顶替综合症”才好,它能适当地冲淡人的骄傲和狂妄。成功本来就没有那么“单纯”,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可少。如果一个人把成功完全归结为自己的过人天资,那可能真的病得不轻。
最近,河南周口“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前两天,周口市委宣传部官方发了一个长微博,标题叫“真假王娜娜事件水落石出,假王娜娜被解聘,九名责任人受处分”,看起来好像是一份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不过,这个调查结果并没有得到王娜娜本人的认可,也没有得到网友的认可,不少人已经在微博底下开骂了。骂人当然不好,不过那多少也反映出人心所向。
13年前的冒名顶替,彻底改变了王娜娜的人生轨迹,本属于她的教育机会被人无耻地偷走,她的人生由此完全改变。时光无法倒流,青春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是永远。面对这样的悲剧,那份所谓的调查结果显得过分机械而冰冷:“偷换人生”的细节没有半点涉及,涉事的工作人员具体是如何参与和运作的,也没有任何说明,他们仅仅被处以警告和记过、诫勉谈话,轻飘飘一笔带过。
这些年来,媒体披露的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远不止一个王娜娜。如此荒唐之事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几千块钱就能置换一段本该属于他人的人生,偷天换日的丑剧背后又暴露了哪些体制和机制漏洞?中间是否有人涉嫌违法犯罪?这些问题弄不清楚,无法让人心安,也保不齐还会有张娜娜、李娜娜被人悄悄偷换人生。
在王娜娜的这次悲剧事件中,频繁出现的角色,是那名冒名顶替者的父亲。当年为了让落榜的女儿上大学,这位父亲托人帮忙为女儿买了一个入学通知书。他虽然既不是高官也不是富裕之人,却和很多普通父亲一样,认为可以而且应该为女儿安排一个灿烂人生,哪怕不择手段。如今,事情败露,女儿的学历被注销、工作也丢了,他依旧想表现出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豪气”,试图把所有错误都承担下来。威胁、花钱、道歉、忏悔,只要能保护女儿不受任何伤害。他或许至今也没有认识到:伤害女儿的恰是他不计代价的保护欲,以及那种“我可以安排女儿人生”的虚妄观念。通过伤害别人的女儿,来保护自己的女儿,无论其动机有多伟大,都应该受到道德谴责。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显而易见的损人利己行为能够得逞,在何种程度上腐蚀了人们对于社会公正的信心。
据说人类是唯一在欺骗能力方面获得超常发育的物种。在人生的舞台上,为了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每个人也难免耍点小伎俩、“塑造”个人形象。但我觉得,偷换别人的人生,剥夺他人的教育机会,已经远远超出了可以被“体谅”的范畴。如果类似王娜娜这样的事件不能被彻底清算,正义的破窗就无法得到修复。继续被伤害的不只是王娜娜,还有很多善良而本分的普通人。
(文/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