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累人又“害人”的包书皮,该反思了

2016-02-19 10:31:00 来源:现代快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是时候对包书皮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了。该包的包,不该包的大可“原生态”,这才正常。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包不包书皮能不能我们自己说了算?”南京的家长吴女士说,老师让学生包书皮,出于爱护书的考虑,也是担心孩子一学期下来书破了影响学习质量。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建议老师不要硬性规定。(详见今日快报封6版)

  按说,教育部门也好,绝大多数学校也好,并没有明文规定一定要包书皮。但在不少老师的建议下,孩子的要求下,包书皮俨然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甚至就此成为一种最奇怪的“全民狂欢”方式,每次开学之前,“包书皮”都会盛况空前,哪个家长要是没有挑灯夜“包”的经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家长。

  尽管没有统一要求,但是包书膜成了一种标配。不仅包教科书,教辅、作业本也得包上,不这样做,似乎就不到位。当然,包书皮“升级”、泛滥,和一些家长“完美主义”的心态也有很大关系。大包特包,也成了一种自我强制。

  新书配“新鞍”,孩子们是高兴了,商家也大赚一笔,可家长却累坏了。就说使用包书膜,那可是个细活、累活,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皱纹”,生生挫败心情。

  除了增加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滥包”还引发了健康危机。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对塑料包书皮产品的风险监测结果就显示,120批次塑料包书皮样品中,有31 批次样品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不符合要求,占比25.8%。长期接触,会影响男孩的生长发育,导致男孩“女性化”。

  是时候对包书皮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了。理念“回归”,至关重要。

  包书皮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发下新课本,包上新书皮,背上书包上学堂,堪称一种传承多年的民俗或仪式。

  包书皮,透着一种对于书本的敬意。民间以纸、字为贵,书本受到尊崇,会令孩子们接受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曾几何时,一张报纸,一张画报,都可以成为书本的“皮”。随心、自然,包书皮有一种满满的快乐。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包书皮”少了一种自然的乐趣。

  爱惜课本,大可以更洒脱一些。尤其是如今的课本制作技术,比过去要好上太多,多数课本的封面往往制作精良,只要正常使用,一学期下来,不至于“丢盔弃甲”。再整个“皮”上去,是不是过度包装呢?该包的包,不该包的大可“原生态”,这才正常。

  包书皮原不该成为一种近乎形式主义的“任务”。让书皮回归绿色和自然、遏制书皮的滥用、减少对书皮的依赖,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包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