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迪:静默的悲伤更刺痛人心
2014年已经过去了大半,作为摄影记者,这一年当中我看了很多次灾难后的悲痛场景。从3月的马航MH370客机失联,到8月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爆炸,再到近期的云南鲁甸6.5级地震……是的,有时候,我承认,比起失声痛哭,那些静默的悲伤更刺痛人心。
3月24日,采访马航失联MH370航班。丽都酒店的二楼,里里外外围了无数记者,哭声、相机快门声混成了一片,现场十分混乱。我刚刚走到人群旁,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一名情绪激动的家属扔的东西给砸了一下……前一刻,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发表声明,宣布马航MH370航班终结于南印度洋。
第二天,失联乘客的家属们准备去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表达诉求,现场没有了过激的大呼小叫,家属们都换上白色T恤,拿着之前准备好的标语,默默走向酒店外准备好的大巴。大家相互照应,彼此帮助,小伙子搀扶着年迈的老人,透过大巴车窗,只见一张张含着泪水充满期待的面孔。
那一刻,我没能忍住,哭了。
8月3日下午,昆山国际会展中心,前一天爆炸中遇难的家属,从四面八方赶来等待官方的最新消息,同时采集DNA样本。偌大的会展中心展厅中,不时就会家属站起来失声痛哭,每一次痛哭都狠狠击打着在场者的心。但更加强烈的打击,是那些静默于空旷展厅角落里,一声不语,绝望与无奈交加的眼神。它们再次让我心痛。
当晚,我接到奔赴鲁甸地震灾区的通知。
第二天到达鲁甸县城时,由于灾区交通车辆限制,得徒步进入震中。山路延绵,天空阴沉沉的,没有预兆地就会下起小雨,路的两边停满了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当看到不断有人用木板抬着用被单包裹的遇难者遗体向外走时,我知道自己离震中越来越近。
人群中,有人抱着用被子遮卷起来的娇小身躯,旁边的人寸步不离地替他打伞;还有人背着熟睡的孩子,没有人嚎啕大哭,每一个人都是静默的,眼神中流露着悲伤与无奈。我不想,也不敢打破这样深沉的气氛,于是找旁边的老乡了解情况,后来我知道,被子里包裹的是一名遇难的两岁半孩子的遗体,那个寸步不离的人是他的父亲。
我默默地用影像记录下这些静默的悲伤和眼神,没有考虑构图的精巧,也根本不必追求光影的效果,我坚信,最好的照片一定没有太多的拍摄技巧。照片是一种表达形式,而拍摄只是一种手段,过多技巧性的东西在画面中呈现,反倒冲淡了照片本身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鲁甸的每一天,我都被平凡的真实所感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因为山体滑坡而砸坏的车辆,整辆车被大大小小的石头覆盖,骨架变形,面目全非。有时也能看到完好无损的车停在路边,有经验的老兵说,这是地震时司机跑路留下的。
我真的没有感到害怕,因为救灾的战士都是跟我年龄相仿,甚至还没有我大。连续多天的高强度救援,让我看到了他们脸上的疲倦,但是眼神中的坚毅,更让我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捍卫。救援现场,我没有听到一声对劳动强度大的抱怨,一切都是那么静默。
在一次公益组织发放助学金活动的现场,我看到一位老人。她穿了一件上世纪80年代的深桃红色呢绒外套,戴了顶浅灰色毛线帽子,小心翼翼地接过孙子刚领到的助学金,打开外套的一个钮扣,里三层外三层翻找自己缝在最里面的口袋,花了很久时间,才把钱放进去。
她叫谢伍芬,家住在龙头山镇葫芦桥附近,年过七旬。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外面打工,一个4年前因病去世,儿媳都跑到外地改嫁了,留下4个孩子给她和86岁的老伴照看。一家6口人的全部开销,平时主要靠老俩口卖菜、捡垃圾、种花椒维持。
地震中,谢伍芬家的房子全部倒塌,和她有着一样境遇的村民还有很多。我时常感慨,这片花椒树下的村庄,如果没有8月3日这一天,会有多少人关注它,记得它?
在谢伍芬家住的临时救灾帐篷旁,几十个灾民已经开始架锅准备晚饭,“嘶———”一名灾民将当地有名的青花椒放入锅中,这声响,打破了沉寂。周围的灾民不约而同地过来帮忙,有的切菜,有的准备餐具,有的生火………
抗寒,喜欢阳光,生长能力强……是鲁甸花椒的特点,也是那些默默承受灾难与痛苦,并执着地生活着的凡人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