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从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看媒体社会责任

2014-01-19 16:59: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王 勉

  一个曾经被诊断为“中度脑残”、仅上过小学五年级、从小被认为傻子的22岁山西五台县农民周炜,日前通过江苏卫视的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着实给节目现场、电视机前的观众、网民上了一课。

  乘方、16位数字的14次开根号、乘方和开方的复合计算、幂运算……他所展示的逆天的数学天赋,诠释了什么叫“生命的奇迹”。周炜的“表演”,让很多人眼含泪花,笑着、哭着,久久难以释怀。因为,就是这样的一个“天才”,一直被认为“傻子、残疾”,冷嘲热讽啥都受过。

  也许有人会说,就这样一个电视节目,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更没有什么值得去宣扬!但是,我想探讨的是,通过《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尤其从周炜身上反映出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什么样的视频节目既能吸引观众眼球,又能真正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这是一个巨大的命题。

  这一命题背后的现实是,打开电视,数不尽的PK选秀,看不完的游戏狂欢、情感体验。有的为了赚取“带血的”收视率、点击率,不惜把庸俗当高雅,把孩子成人化,过度释放情绪,背离道德底线。尽管相关部门下了一道道禁令,但是这种现象依然如“割韭菜”般。不可否认,这些节目有的也同样给人带来了欢乐,也同样成为生活中的“调味剂”,但是相比之下,从真正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从传播主流价值,宣扬主流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角度来讲,我们更需要的是既娱乐了观众,又给人深深启迪,让人共鸣的节目。

  而《最强大脑》正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周炜的故事是这样的——出生6个月时,因惊吓生了一场怪病,后来被医院诊断为“中度脑残”,从此语言功能关闭,无法与旁人正常交流,只能用一些简单的词语;从小被人当成傻子,被欺负、嘲笑,学校拒收;10岁经过母亲的反复哀求,才成为一年级的“另类旁听生”,后来跟读到小学5年级,又被迫退学。几乎与世隔绝的他,每天都玩计算器,之后却表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由于生活在贫穷、闭塞的小山村,结合他平时给人的印象,以及他曾经生过的疾病,他在人们眼中依然“不正常、傻子、没用”,唯独自己的家人,尤其是他的母亲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傻。他的经历和著名电影《雨人》中达斯丁·霍夫曼饰演的“雨人”颇为相似。所以,周炜成功后被网民亲切称为“中国雨人”。

  如果说今天的周炜是千里马,那么《最强大脑》节目组就是周炜的伯乐。中国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我们试想,如果没有《最强大脑》这样正好适合周炜特点的节目,他有可能到现在依然在五台县的农村被人嘲笑、讥讽;即便有了这样的节目,如果没人去发现他,他依然可能天天在摆弄他的计算器,天天望着太阳。江苏卫视可贵就可贵在不仅创办了《最强大脑》这样的节目,而且发现和挖掘出了周炜这样“藏在深闺待人识”的奇才,让公众去认识他。正如主持人蒋昌建说:“在我国也许有很多像周炜这样的人,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浪费了他们。我觉得这个节目是一个礼物。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机制和体制让这种人才脱颖而出,而不至于被埋没。”

  新闻媒体是正能量的放大器。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任何时候社会责任感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的确,从形式上《最强大脑》就是一档普通的电视节目,他讲述和展示的也是周炜这样普通人的故事,但是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真正做到关注民生,关注草根,通过周炜这样鲜活生动的例子,把其寻梦的故事讲出来,把追梦的奋斗展示出来,把圆梦的力量汇聚起来,从而不断激发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汇聚正能量。这正是这档貌似普通节目的不普通之处。难怪原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在他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如果让我评2014年度最好节目,我一定提前把票投给《最强大脑》。”

  让人欣慰的是,当下除了《最强大脑》这样的节目外,还有新华社“好人就在身边”评选、央视“道德模范”、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等一批弘扬真善美,传播主旋律的节目。这些节目的共同点就是关注身边的小人物、小事情,敢于担当,没有将经济效益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因为有社会责任,这样的媒体,这样的节目,成为治国辅政、凝聚共识的助手,而不是污染思想、搅乱社会的推手;因为有社会责任,这些节目同样赢得高收视率,同样被人尊重,受人喜爱;因为有社会责任,节目里说的每句话,圆的每个梦,犹如涓涓细流,温暖人心,给人力量。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