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南京人排队买鸭,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13-06-13 18:23:00 来源:华声在线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连续阴雨后终于迎来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晴天。昨天一早,南京的各大菜场里人头攒动、接踵摩肩,颇有赶集的盛况。南京人素有“过端午、吃五红”的习俗,所谓的“五红菜”通常指烤鸭、苋菜、红油鸭蛋、河虾、黄鳝。昨天,凡是购买五红的,摊位前几乎都要排长队。(6月13日扬子晚报)

  为期三天的端午节小长假悄然而过。在很多人看来,刚刚过去的这个端午节,和清明、五一、中秋等小长假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无非是吃喝玩乐,或者干脆宅在家里。有人觉得很累,有人觉得没意思。总体上,端午节的气氛,是越来越寡淡了。

  为什么粽子的品种越来越多,公众却再也吃不出那种津津有味的特殊味道?一个本来被赋予很多意义的端午节为何却越来越没了味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浅层次的原因是,现在公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无论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都极大的丰富。然而,为何南京的端午节,节日欢乐气氛如此浓重呢?

  诚然,端午节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人们过端午节,其主要呈现方式还是包粽子,再就是弄一些菖蒲、艾草什么的辟邪,这些,无疑是农业社会的特定产物,至于赛龙舟,也是在有江河湖泊的地方举行。这都在客观上挤压着端午节的表现形式与生存空间。

  应该说,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淡忘很多传统的东西。端午节味道的寡淡,已经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有专家建议,将端午相关内容编入教材,不失为传承传统节日的有效举措。端午节,不是简单的吃吃粽子,划龙舟,戴香袋。端午节被作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保留下来,是因为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着人们对屈原的深切缅怀。屈原精神无疑是端午节之魂。忽略了屈原身上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就失去了其本来意义。在中小学课本中强化这方面的内容,很有必要。

  南京端午节欢乐多,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就是在保留某些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对端午节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创新。消费社会正在抹掉端午节的特殊符号。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其实各种节日的意义都在被消解。西方的节日也是如此,比如圣诞节,比如情人节,也已经异化为商家与公众的购物狂欢。在这种背景下,南京人过端午节,结合当地特色,把“过端午、吃五红”的习俗发挥到极致,显得弥足珍贵。

  一种习俗的形成,有时候是民间自发的。但政府要适时引导,发挥主导作用。2006年,端午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作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被国务院列为法定节日。仅仅将端午节列为法定假日还不够。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相提并论。各级政府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腾出手来抓文化建设。以节载道,认真组织、精心筹划,让传统节日焕发生机,才能避免端午文化成为书本上的历史记忆。

  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渊源,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情感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保护本民族传统特色背景下,华夏儿女没有理由不去继承、发扬自身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繁荣作出应有贡献。我们不妨亲手包裹一些粽子,在满目钢筋水泥的大都市,买一些艾草放在我们的房间,举手之劳,可以留住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

  张卫斌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