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加班猝死”让青春更添暮气

2013-05-17 21:00: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13日,奥美中国24岁小伙猝死。去世前,他已连续加班一个月,每天23时以后下班;去世后,其工作QQ还亮着。“他的能力学历和工作,是很多人羡慕的,可背后的辛酸谁也理解不了”。(新华网)

  近日,人民日报撰写一篇名为《莫让青春沾染暮气》的文章,激起社会的巨大反响,引发了广泛的大讨论。年轻人似乎在文章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迷茫、早熟、心累……而这位猝死的员工,更是让青年们感到青春的“夭折”,似乎“熬出头”、“搏上位”才是青春的主旋律。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外来文化的影响、多重价值观的冲击、公民价值的迷失导致了青年人“不会再爱”。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生于中国当代的年轻人,除了选择“过劳”,几乎已经没有了选择。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年龄分段是表明,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但青年人似乎自动将自己归位到了老年人一档,本该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青年显得廉颇老矣、暮气沉沉。青年人收入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失业的压力又无处不在,加上人所固有的对成功的渴望,不仅想获得更好的生活,更害怕失去已获得的一切,所以除了“前半辈子以命换钱,后半辈子拿钱换命”之外,没有退路。

  社会公平公正是保证每个人都能良好、健康、自由成长的前提,但是当“拼爹”为这个时代代言后,普通青年人的成长道路变得更为崎岖和漫长。如果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被赋予的先天资源,而社会乃至法律也对此无法提供足够的外部约束力,就容易形成更强烈的暗示,让更多青年人认为高学历、好人品都不如有个“好爹”,只能靠更拼命的加班、更老成的交际、更早熟的思维来跨越与“公子”之间的鸿沟。

  青年人似是到了暮年,“遍识愁滋味”式的感叹成了透支健康的号角,房子、车子、孩子像是三座大山压在青年身上,成为青年猝死的元凶。年轻人是社会的中坚,我们唯一的呼唤,就是通过立法和执法,建设一个充满人性的单位、企业和社会,奉告青年们人生是马拉松,不要用百米的速度跑。(文/杜昱蘅)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加班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