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博弈 > 正文

遏制“大数据杀熟”,维护消费者权益

2021-05-26 16:2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为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大数据杀熟”便是其中之一,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杀熟的做法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何谓“大数据杀熟”,狭义上理解是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比新客户看到的价格要高,比如同一段打车路程,同一家外卖,同一个房型,老客户的价格要高于新客户的价格;广义上理解是企业利用收集到的消费者信息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收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大数据杀熟”的套路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消费频次不同进行差别定价,消费频次越大的用户看到的价格越高;二是根据用户所使用的设备进行差别定价,使用苹果产品的用户与安卓产品的用户价格不同;三是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场所进行差别定价,距离远的用户价格要高。
  大数据为什么“杀熟”,为什么更多的优惠给予新用户呢?主要原因一是“拉新”,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公司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压力,而用户量增长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的指标,尤其对无法短时期盈利的公司更是如此,用户量增长才能获得更高的估值;二是老用户已经对平台形成了一定的品牌黏性和消费刚需,新用户是平台主要的拉拢对象,平台也了解了老用户的消费习惯和价格接受度,因此出现了越“熟”越“杀”的情况。
  “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对消费者、平台甚至全社会都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对于消费者来说,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为了防止自己被“杀熟”,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杀熟”,比如安装多个APP,交替使用软件,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对平台而言,“杀熟”行为是一种不诚信行为,会让平台的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会让公众认为平台滥用消费者个人数据,侵犯消费者隐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于全社会而言,“杀熟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和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提高了流通环节的交易费用,导致社会交易成本上升,降低社会福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大数据杀熟”,既不符合道德要求,也违反法律规定,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背信行为。
  为了有效避免“杀熟”行为,需要多方共同协作。一是消费者要提高维权意识,一旦发现“杀熟”行为,要减少使用频次,并及时保存证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约束作用,约束平台的定价行为和收集使用数据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三是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创新大数据的监管方式,坚持底线思维,对这种新型的侵权方式进行监督和处罚;四是注重加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探索第三方数据托管机制和平台信用评价机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数据杀熟”行为不断透支着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忍受力,无异于杀鸡取卵,看似受益,其实自毁前程。平台和企业应树立诚信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把眼光放长远些,你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文/杨胜霞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