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影视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提及中国电影,横店不可或缺。作为全国影视文化行业发展的产业重镇,20日,在横店举行的2018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在过往十年中高歌猛进,让人侧目。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迈入百亿时代;2012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7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拥有银幕数量最多的电影市场……一方面,是影视行业乱象频频,让人瞠目。正如浙江省政协主席、省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在该省影视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坚决守住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展现浙江作为,体现浙江担当。
乱了就要治,而且一点不能手软。越是行业发展的爆发期,越要及时纠正弊端,对于行业发展的不良趋势,市场竞争的不良手段,都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强硬手腕。政府治理不缺位,行业自律不落空,如此,才能切实提升行业竞争力,保障中国电影能够更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大会,还宣布了实施“横店DREAM计划——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影视创业扶持计划”,将吸引海外高水平影视人才到实验区开展影视创新创业工作,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提升实验区影视人才国际化水平。横店的飞速发展,固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从行业角度来说,影视行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是群众生活条件断改善的体现,日子过好了,对优秀的精神文化作品需求就更多了。影视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发展,也必然离不开党和政府举旗定向。
当然,电影行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创作能力的稳步增强、评价机制的正向多元,都在推动着中国电影在类型生产与艺术探索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关注社会现实的《我不是药神》赢得广泛赞誉,讲述亲情与成长故事的《快把我哥带走》戳中不少观众的心,来自幽深的矿井与轰鸣的流水线上的《我的诗篇》启发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流淌着真情实感、镌刻着时代记忆、承载着社会价值的电影作品,赢得口碑更赢得奖杯。“唯流量”“唯明星”不管用了,口碑、满意度越来越成为“真金白银”,这种正向的评价反馈机制,进一步激发着优质内容的创作,也标志着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
翻看这两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位居榜首的,2017年是《战狼2》,2018年目前是《红海行动》。两部主旋律电影一改以往刻板印象,以刚健的姿态、爱国的热忱跃身银幕,激发起观众心中强烈的共鸣,傲视群芳。
近些年来,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速。电影承载着人类共通的情感,是文化交流的绝佳手段。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影海外销售额成倍增长、对外合作渐入佳境,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不仅使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的“能见度”大幅提升,更为国外观众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从物质走向精神。这既给中国电影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挖掘新人,为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创作水平,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进一步承载时代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回答好这些问题,中国电影才能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