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捕娱 > 正文

期待更多匠心坚守的“西游记”

2017-04-19 16:16:00 来源:北京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4月15日,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去世,享年88岁。连日来,网友纷纷发文悼念,感谢《西游记》陪伴了自己的童年。与此同时,杨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们是在搞艺术,不为名利钱”,她的这句赤诚箴言,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佩。

  为什么86版《西游记》能承载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成为播放两千多次的“神剧”?这里头或许有情怀的因素,抑或有原著本身的影响力,但根本还在于老一辈艺术家对作品的精心打磨。一个摄影师、一台摄像机,寒来暑往拍了整整六年;奔走全国各地、倾尽毕生精力,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可以说,时光并没有为其镀金,是因作品本身就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西游记》在艺术层面上的高度纯洁性和含金量,使得观众忽略了剧作在道具、特效等方面的粗糙。作为这部剧的缔造者之一,杨洁应该被记住的不只是她在创作时所作出的贡献,更有她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六年磨一剑,用“唐僧取经的精神”打造一部电视剧,这无疑对我们当前的文艺创作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揆诸当下,在资本逐利的推动下,影视行业谈艺术的人少了,谈生意的人多了,创作心态日渐浮躁功利。小鲜肉当道、注水剧盛行,演戏全用替身、台词都靠配音、特效就凭抠图,粗制滥造之无底线让人咋舌。更为夸张的是,有的电视剧从剧本策划到拍摄完成再到宣传上映只用半年,质量如何可想而知。古语有云,“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创作是一次次艺术修炼,一次次匠心独运。如果缺失了追求艺术的纯粹,又怎能创作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

  “优胜劣汰”是市场的铁律,影视剧亦然。一味追名逐利向“钱”看,轻视作品的质量与观众的审美,终究会遭到市场规则的反噬。前段时间,不乏人气偶像的《美人私房菜》颇受关注,但却因收视率太差遭遇停播。主旋律正剧《人民的名义》,依靠老戏骨们的精湛演技与作品本身的精心制作,成为近年来难得的现象级电视剧。正反对比无不说明,我们的影视市场有着强大的自净能力,劣质神剧终会被淘汰。我们的观众并非“人傻钱多”,对于用心打磨的精品力作,他们不仅“识货”,而且“买单”,还有着强烈的支持行动。文艺创作者们应当放弃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短视之举,自觉坚守文化底线、传承好前辈们的艺术追求,用心烹饪出高质量的文化大餐。(范荣)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