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奖:借港片的壳,下内地的蛋
在颁奖礼的最后,汤唯用一口流利的粤语表达了对这个场地的尊重。
灰狼/文
2014年的内地、香港电影近乎水乳交融,带一组内地主创远赴东北的除了许鞍华,还有徐克。陈可辛的《亲爱的》同样是内地编剧和演员,影片的质地在消解着传统的两地界限。就《窃听风云3》和《人间小团圆》来说,虽然主打本土特色,但影片的投资和发行方皆来自内地。也正是这些电影,瓜分了今年金像奖的所有重要奖项。
和去年相比,今年不存在那样杰出到一统天下的作品,然而许鞍华的《黄金时代》仍然拿到5个奖项,包括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从金像奖历史上看,这类文艺史诗片的空缺增添了影片的胜算,而《黄金时代》本身制作严谨扎实,获得最佳摄影、美术和服装的三个技术类奖项也不存在任何疑问。至于落选最佳编剧的结果,虽然主创们登台为李檣打气(或者叫屈),但从去年舆论界的争论而言,影片的最大问题确实出在剧本上。这部文艺巨片在去年国情档的全面惨败让制片人覃宏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在经过一年之后,很多人会感觉对本片的一种“亏欠”,这种补偿从去年金马奖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于是一如覃宏所说的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此金像奖无论是公正,还是补偿,都以其积极的影响力给文艺片创作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陈可辛的《亲爱的》最终将赵薇送上影后宝座,可以想象这是一种讨巧式的角色设置与一种导演的煽情技巧包装的效果,本身很难说明问题,在去年金马败给陈湘琪是个客观的结果。然而在今年的金像奖提名中她战胜了人气最高的蔡卓妍,亦只能算险胜,她在感谢辞中的表达带着对去年失意的一丝不满,以及本次获奖的一种纾解,终究少一点内地影人的气量。但因为其大牌身份,又是首次获得重要奖项的肯定,此中心情,亦可体谅。
这一届博纳出品的电影包括《暴疯语》和《窃听风云3》,两部电影共14个提名,拿下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新晋导演4个奖项,分量也都各自不轻。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影的故事粗暴凌乱,后两个奖项在某种程度上都缺乏说服力,就男配角而言,曾江比《窃听风云2》还有所退步(事实上整部电影都有大尺度退步),但似乎也是“敬老”的最佳良机。刘青云的影帝虽然是众望所归,但考虑到他每次得奖的作品都质量欠佳,且非其表演生涯的高光时刻,也难免美中不足。从目前来看,博纳影业已经延伸到香港电影产业的中枢地带,展现了自己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大投入大产出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似乎是重复当年“新艺城”的辉煌。
反观两部审视香港自身的电影《人间小团圆》和《红VAN》皆不走运,这两部大热的作品最后几乎全军覆没,与其题材略微边缘、风格偏离大众不无关系,于是他们最终分别只获得最佳电影歌曲和最佳原创音乐,而这两个奖项的作者卢凯彤、李端娴,以及黄耀明都是“人山人海”的成员,也是香港流行音乐创作的中坚力量。事实上香港化的庶民、草根题材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符号认同,也有肤浅的欢乐,二者的组合的案例便是《金鸡3》,虽然影片本身质量着实寒碜,但王莞之的两个奖项都无可争议,从歌坛天后到影坛新星,她是何韵诗之后转型最成功的实力派女歌手之一。
吴宇森的《太平轮:上》作为一部垂垂老矣的电影,只能嚼音效和剪辑这类技术奖项的残渣。甄子丹、元彬和董玮联手作业的《一个人的武林》用各种高概念的武术设计维护着香港电影在这一行当的尊严。但从大视域来看,纯正的香港元素已经在各个环节失势,内地电影的触角则是无孔不入,最终呈现的就是内地元素近乎在一种香港电影的外衣之下“全面置换”的过程。这就是借港片的壳,下内地的蛋——在颁奖礼的最后,覃宏将所有主创全部邀请上台,不但是一种吐气扬眉,也似一种内地的“示威”,虽然汤唯用一口流利的粤语表达了对这个场地的尊重,但也不可否认其内部已经嬗变的实情。
(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