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岩井俊二的吸血鬼养成记
岩井俊二
撰文/ 陈文娟
在《杨澜[微博]访谈录》中接受采访时,杨澜曾问岩井俊二[微博],为何暌违七年之久,才推出新作《吸血鬼》,是由于资金困难还是创作瓶颈。岩井俊二的回答很妙:“应该是在孵蛋吧。我拍完三部片子后,就要留一段时间来孵蛋。”
2013年9月,岩井俊二的《吸血鬼》原著小说终于迎来破壳的时刻,以冷酷大胆的情节、神秘绮丽的文字,与读者朋友见面。
岩井俊二到底是冷还是热?
艺术家奈良美智这样评价岩井俊二:“火焰是红色的,到了高温会变成蓝色。岩井俊二的《吸血鬼》也给人一种温度过高,所以看起来像冰冷的火焰般的感受。”这种冷与热的反差,在这位著名导演兼作家的作品和生活中十分明显。
以作品的温度来说,岩井俊二似乎越来越冷。《情书》里满是温馨懵懂的爱情,让无数人怀想青春,感动落泪。可是残酷压抑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冷峻科幻的《华莱士人鱼》,直到这次隐含犯罪悬疑色彩的《吸血鬼》,似乎温情不见了,沉重更多了。让人不禁要问,岩井俊二,你还好吗?
可是换一种角度,便能看出岩井的思考愈发深沉。他不满足于温暖的东西,不断改变方向,去挖掘生与死之间最赤裸的面目。这种对电影与生命真谛的探索,无疑就是那温度过高显得冰冷的蓝焰。出演电影版《吸血鬼》的苍井优说:岩井就像一个孜孜不倦的学生,好奇心非常旺盛,几乎可以说是饥渴。一旦迷上一件事就沉浸其中,对其他东西都视而不见。
《吸血鬼》故事篇末,岩井俊二罕见地披露心声,与译者张苓进行长篇访谈,透露自己大学时代为了买胶片拍电影,得勒紧腰带在伙食费和胶片费中抉择;为了支撑自己的梦想,努力画漫画赚取拍片经费;毕业后到活动策划公司打工,自己印一张“导演岩井俊二”的名片到处散发,接拍摄的活儿勉强糊口。如果没有非凡的热情,恐怕谁都难以支撑十多年时光。大概岩井俊二就是这样表达对文学与电影的热爱,虽然不露声色,其实内心一直在咕噜咕噜沸腾。
但生活中的岩井俊二其实非常温暖。苍井优形容岩井像自己的叔叔,还呆萌呆萌的。在访谈中,岩井说自己不擅长阅读,看剧本之类的工作在家干总是“看看电视,打打电话,聊聊天”,各种开小差拖延症,所以就得到公园一边散步一边看。据说《花与爱丽丝》的剧本就是这样看完的。在这部电影里,郭智博饰演的男生不管在站台上、电车里还是走路,也总是在看书,还像念经一样念念有词,最后撞到卷帘门上晕倒了——原来除了王家卫,岩井也会把自己的怪癖藏到电影里。岩井分享了“走路读书”的小诀窍,就是专门挑选不可能撞到树的地方,“有的公园里大家全朝一个方向散步,我会选这样的公园,和大家走同一个方向,这样就不容易撞上了。还要选择没人的地方。”还一副“过来人”的感觉,非常贴心地补一句:“不过还是很危险,不建议大家这样做。”
宫崎骏的制作人铃木敏夫看了《吸血鬼》大呼:“岩井俊二和里面的吸血鬼一模一样,真可怕!”书中的主人公西蒙说起话来温温吞吞,处理感情问题很木讷,这些特质都很像岩井本人。岩井自己在访问中说,在大学毕业阶段有个交往的女友,人家问他年收入如何,他很囧地回答“几乎没有”,最后就被甩了。他因此深感要努力赚钱,否则就没有女生缘。旧作里也写道:“校园生活中最难以忍受跳集体舞。和女孩子手拉手真让人害臊,太难为情了,太不好意思了,这种事情绝对讨厌。”大概只有这样的男生才会想出在借书卡后面偷偷画女孩肖像的暗恋方式。
电影《吸血鬼》有很多岩井的痕迹,干净、小清新的画面,充足的光线,以及弦乐和钢琴配乐。但电影并未收获预期的掌声,几乎被认定是一部比较失败的岩井作品。
青春标签下的成长
日式美学中总少不了青春的美。岩井的故事里也不例外。无论是《情书》里后知后觉的藤井树,还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在沉默中爆发的莲见雄一,抑或是《燕尾蝶》中顽强蜕变的固力果,每个少男少女都让人过目难忘。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定格保鲜在青春的爱情里。这次的“吸血鬼”不是少年,可是依然生活在校园。对于是否介意被贴上“青春”的标签,岩井倒是很坦然地强调:“我认为从前的作品中并不只有‘青春’一个命题,还有很多别的东西。青春就是很多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好,包括游泳、恋爱、打球,青春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但少年都会长大,会成长。看岩井俊二的书,会发现他的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凛冽的转身。最初的《情书》描绘了清新的初恋,让人记住了飘雪的小樽,学会了对恋人最动人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此后的《燕尾蝶》却一扫清丽唯美的文风,以虚拟城市圆都为背景,关注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探讨金钱和人生的关系。接下来,《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将视野从现实转向网络世界,用残酷的青春物语道出日本的少年犯罪问题。一转身,他又在《华莱士人鱼》中向读者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在随笔《垃圾筐电影院》里,他变成了一位喜欢东拉西扯碎碎念的“电影大叔”。
每部作品中都有象征成长的标签出现,比如《情书》里冰封在水坑中的红蜻蜓,《燕尾蝶》中在固力果胸口展翅欲飞的蝴蝶。岩井俊二在与译者的对谈中解释说,那只红蜻蜓是童年记忆的象征。“红蜻蜓是一种昆虫,对大人来说,虫子小小的,不受重视,有时给人不好的印象,而对小孩子来说,虫子很可爱。《燕尾蝶》里的蝴蝶也象征着孩子,象征着成长。”成长,就是要把那些做不好的事情,都一样样学会做好,接受温暖童话之外的沉重现实。所以岩井不再单单描绘校园里单纯的爱情,转而关注社会,关注生命。
在电影领域,岩井一个人包揽了编剧、摄影、导演、剪辑、配乐等工作。他大学的专业是美术,画画是小菜一碟,于是顺理成章地出了《情书》的电影分镜绘本。如果当年在漫画上坚持一点,说不定现在就是宫崎骏的接班人了。他每一次工作都精益求精,每一部作品都个性鲜明,“我的性格,打个比方,就像房间里放着好多椅子,但我进去后偏不去找这些椅子,而是找其他角落里的东西、别人未发现的东西,我喜欢做别人不做的题材。”
岩井俊二的每一步都在积淀、蜕变,但是旺盛的精力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依然像永远停留在青春期的少年。这次,他又在一个几乎泛滥的领域里找到了全新的方向,写出“谁都没有写过的吸血鬼”。
岩井俊二的“吸血鬼瘾”
岩井俊二的“吸血鬼瘾”,其实由来已久。他在以前的作品中说到小时候害怕吸血鬼。“当时尚是孩童的我觉得,那些电影的确只能用‘恐怖’来形容。光是一不留神看到预告片,我就吓得浑身僵硬。”结果他非但没有对吸血鬼敬而远之,还搞起了吸血鬼创作,因为“小时候害怕的东西,长大后会很怀念”。
岩井很喜欢萩尾望都著名的吸血鬼漫画《波族传奇》,他发现这部漫画的情节和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非常相似,可是作者一个在日本,一个在美国,创作时间又非常接近,巧合得令人惊讶。在大学时代,岩井拍了一部《吸血鬼》短片,故事就是以《波族传奇》为蓝本改编的。而这次小说的《吸血鬼》来源于十几年前的灵感。当时他构思了一个离经叛道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主人公从幼年到青春期的故事,但此后怎么都无从下笔,一时间卡壳,想不出这家伙长大成人后会变成怎样。另一个灵感是一个连环杀手到自杀网站上寻觅猎物的故事,可惜因种种原因搁置。《吸血鬼》便是这两个故事的融合。
看到《吸血鬼》这样的名字,如果期待的是《惊情四百年》或《暮光之城》之类的古典吸血鬼故事,那就要失望了。岩井俊二的吸血鬼西蒙只是个普通人,没有犬牙,无法长生不老,也不惧怕阳光,长相没有约翰尼·德普那么个性,更没有罗伯特·帕丁森那样性感,大概真的出现了也没有女粉丝要扑上去。西蒙为人老实和善,实在算不上坏人,只是有个奇特的爱好——嗜血。在电影版《吸血鬼》中,由于时长原因,只展示了吸血鬼西蒙的犯罪历程。但在这次推出的小说版中,岩井花了一半的篇幅来探寻“吸血鬼”西蒙的成长轨迹。
很多不同寻常的杀人凶手,往往从童年时期开始,心理就脱离正常轨道。现在还存活于世的食人魔佐川一政,在分析燃起疯狂念头的原点时,认为是始于发育时期对性的理解偏差。《吸血鬼》中提到的“酒鬼蔷薇案”也是发生在日本兵库县的真实案件,凶手从小学就开始虐待动物。追根溯源,西蒙的裂变也始于童年。他在童年时代极其缺乏家庭的温暖。幼时父亲就不知所踪,母亲海尔加担任人体模特,疏于照管孩子,在家庭教育上多有缺失,只会照搬育儿书中的指南。当孩子惹了麻烦,她无力应对,总是情绪崩溃大吼大叫。
由于母亲特殊的工作,西蒙从小受到附近小孩的欺凌,没有玩伴,几次努力的尝试都以遭到别人的唾弃收场,青春时代的爱情又遭遇背叛。这一刻,他开始偏离轨道。人类最不可或缺的亲情、友情、爱情,他几乎一无所有,人生不断走向畸变。西蒙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那不可抑制的恐怖欲望,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孤独,所以给自己找了一件合理的外衣——吸血鬼。
岩井俊二在篇末发出了“吸血鬼宣言”:“一般的吸血鬼故事都有一种套路,什么吸血、照到阳光就死、不能面对十字架,可我觉得要是创作这种吸血鬼故事,就像做电视游戏。我想用的素材只是吸血这一条。其他的内容大家都在用,是别人想到的,我不想模仿,只采用吸血这一素材,来讲述一个现实中的故事。现实中一个吸血的男子寻找血源的故事,这个男子自然不会晒晒太阳就消失。最后被人发现,被捕了。不怕阳光、还会被捕的吸血鬼,我想之前没有人写过吧。我想写别人没写过的吸血鬼。”岩井俊二写下的,不是一个鲜血淋漓的老套的吸血鬼传奇,而是一个曾经身历黑暗的灵魂,如何一步步穿越那不见阳光的隧道,走向温暖和救赎。
《吸血鬼》中,蜕变与成长的象征是蜘蛛。蜘蛛消失,在网中央空留一个白色的茧。年幼的西蒙剥开茧,流出来的却是红色的血。这个吸血鬼冷酷却又温情,似乎行走在现实又仿佛存身于梦境。正如奈良美智所说,这样一个温柔脆弱的吸血鬼,“让我们重新确认自己鲜血的重量”。
下一颗“彩蛋”是什么?
说到和中国粉丝的亲密互动,岩井俊二应该算是日本作家第一人。2011年岩井就开了官方微博,对着几十万粉丝尽显卖萌本色。无论是《进击的巨人》还是《银魂》,岩井导演都耳熟能详。工作的时候会叫苦:“今天一整天都在渲染,就是电脑计算生成影像图像。比作家务的话就像是洗了一整天的衣服……”过生日的时候也不忘告诉大家:“今天是我生日。活了半个世纪了,就叫我半世纪少年吧。” 还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偷偷跑进影院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大发感言:“昨天观赏了小津安二郎的三部作品,是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东京物语》很棒,但还是最喜欢《彼岸花》。”
今年,岩井俊二频频出现在中国。4月,以他的电影《爱的捆绑》改编的舞台剧上演;5月,出席乌镇戏剧节;6月,受邀担任上海电影节新人奖单元评委会主席。在各大媒体的采访中,岩井不断透露想到中国做电影的意愿。在《吸血鬼》篇末与译者的对谈中也说,“人生只有一回,说长也不长。我想和美国演员合作,也想和中国演员合作。可惜身体只有一个,苦恼啊。我喜欢中国,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想在与中国人互相了解的过程中进行合作。”
如此看来,岩井的下一部作品不知会不会在中国诞生。希望这一颗彩蛋不要再让大家苦等七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