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捕娱 > 正文

两极《宗师》,谁该“越狱”

2013-01-14 14:27: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这两天,“墨镜王”新片《一代宗师》受瞩目。上周才首映,剧本注册却在十年前。慢工细活不假,却也忒吊胃口,于是被谑称“一代失踪”。千呼万唤终上映,关注热情也爆棚。熟悉王家卫的,应知《宗师》多半属于“诗意武侠”。但除了醉心“诗意”影像的脑残粉,多数观众却是冲着“武侠”买的票。

  传统武侠套路,主角要么是机缘巧合,习得神功,手刃仇敌,独步武林;要么是外侮内患,民间义士,力挽狂澜,扬我神威的民族英雄叙事。之前霍元甲、陈真、苏乞儿、叶问,都是这个路数,已把观众口味喂熟了。特别是一打十的“甄功夫”《叶问》系列,国仇家恨,看得观众血脉贲张。

  “珠玉在前”,王家卫拖了十年端上的文火久炖的菜,就太清淡寡味。归纳各种吐槽,无外乎:没有故事;剪辑混乱;没有冲突高潮;台词太多,结尾不知所谓。反正就是除了画面唯美精致得堪比画报明信片之外,似乎一无是处。

  真如此不堪吗?当然不是。从网上流出的4小时版故事梗概看,叙事合格,丁连山、一线天几条线也勾画得很饱满。目前版本,观众最大不适,还是因为太“王家卫”。

  冲着武侠买票的观众,没看到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高潮迭起、英雄主义,也无华语江湖的血雨腥风武林浩劫,只有武戏文唱的诗意朦胧、写意追逝。这让不适应的大呼上当,让喜欢的流连忘返。

  感官截然相反,评论两极对立,让我们倏忽回到《东邪西毒》的开画时分。当时有研讨激辩的影坛佳话。这次也有网站效仿,赞者至情至性,厌者渐行渐远。多元文化,需要争鸣讨论。

  没一样菜,适合百人味。阅读和观影,都是很私人很主观的事儿。有评论说王家卫画地为牢,需从个人风格里“越狱”,才能赢得市场。但越狱后就不再是那个让人无限心仪期许的墨镜王了吧?真正需越狱的到底是王家卫们,还是大众审美品位和文化口味?(李晓亮)

责任编辑:宋莉